查看原文
其他

弄堂深处传来京韵满堂,小小人儿拥抱大大梦想

朱渊 新演艺 2023-01-27



弄堂深处,石库门里传出咿咿呀呀的练唱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正是上海的阴雨天气,今潮8弄文化弄堂演艺新空间“有戏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昨日,瑜音社京剧小科班首次“开放日”活动在此举行。



“闻说不如亲见,学戏必要登台”,灯架上的灯齐齐亮起,把舞台照得雪亮。

台侧的帘幕后面,孩子们穿着统一的练功服,严阵以待,主持人问道:“你们准备好了吗?”帘幕后响起整齐清脆的回答——“准备好了”。

聚光灯下,他们闪亮登场。



踢腿、下腰、拿顶,各种身段组合,不到一年的时间,曾被打趣“坐着坐着像虾米般塌肩佝背”的孩子们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醉花阴”“朝天子”“点绛唇”“一江风”……以曲牌命名的班级逐个登场。

有小学员展示下腰,小小人儿已能用手捉到脚踝,有的稍许吃力,在赢得鼓励掌声后,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最终成功。跑圆场时,小学员们迈着小碎步,跟着老师打板的节奏,舞台上惊现一条游龙。



校长王珮瑜站在舞台一角督场,目光追随着台上的孩子,看见有略略懈怠者,就喊道:“用力”,于是舞台上的腿便踢得更高了。

瘦弱一些的孩子倒立起来,双臂颤抖,却依然在坚持,家长们便用掌声给予支撑。一组展示完成,孩子们气喘吁吁、脸蛋通红,但却目光炯炯、神情自豪。



把子功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比手中大刀长不了多少的孩子,舞起刀来,竟也显出几分气魄。

唱念展示按戏曲角色行当分为“旦行”和“生行”,展示了《卖水》和《奇冤报》。《卖水》念白需要小嗓,五六岁的女孩细声细气,念起来像是一群小猫在咪咪叫;大一点学得久一些的孩子再上,已经是活脱脱的小梅英。《奇冤报》的唱念由老师口念锣鼓经来伴奏,胡琴还未拉起,京腔京韵响满堂。


邬瑷妃/首期学员


首期学员邬瑷妃凭借《红娘》中的一段表演获得了2022年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

小小年纪已有不俗成绩,瑷妃的志向远不止此:“我想有一天能够站在台上和瑜老板一起唱《四郎探母》。”

自四五岁起就在小荧星学习,去年考入小科班,瑷妃自我规划清晰:“我可不是学着玩玩的,我想以后考戏校,我喜欢李胜素,我也要像她一样演贵妃。”

瑷妃对京剧的爱起源于一次听昆曲的经历,2018年,妈妈带她看了张军的昆曲音乐会,她被好听的唱腔和舞台上“布灵布灵”的服饰迷了眼,从此戏曲便在小小的心灵播下了种子。



京剧“小科班”的存在,就是为了挖掘更多如同瑷妃这样会对京剧“一眼万年”的孩子。从陌生到熟悉,从尝试到喜爱,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用努力与热爱,开出花来。

舞台虽小,方寸之间,却尽收世界广袤,从白娘子看过的西湖山水到苏武牧羊闯过的苍茫大漠,从牡丹亭的旖旎春色到王宝钏赏雪的彩楼,皮黄声里,有着世间万千,也有着人生百味。



昨日,王珮瑜在台上道出了一个心愿:“希望在未来五年里,小科班能培养500个具有京剧表演才能的孩子,为专业的戏曲院校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她也向戏校同行喊话:“到时候你们就从小科班招孩子好了,我们无缝衔接!”

对于京剧,王珮瑜始终有信心:“只要我们为小朋友推开一扇窗,孩子们自己便会亮起来,带着好奇和欣喜,也带着爱与热望。每个孩子都应该站在聚光灯下,绽放最好的自己。”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部分源自瑜音社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国际残疾人日,这束“逆光”照进城市,点亮心灵

▶ 走在上海街头,他的镜头会“说话”

▶ 上博讲坛|文物保护,不只是给文物“治病”

600号又上新!这杯咖啡让你“乐”喝越“精神”→

▶ 韩再芬自导自演,让“不朽的骄杨”根植在黄梅戏舞台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