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报·80期丨既要自贸红利,又要保护主义,莫迪政府有多纠结?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3-04-29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2022年第 24 期 · 总第 80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  王凯文  彭

  范衍   徐梅影  


责任编辑

顾青子 江文轩 江怡


本期提要

产业转移 | 为避免地缘战略对抗和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供应链,苹果拟压缩在华产能,加速在印、越部署生产基地能源补贴 | 尽管莫迪政府承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转型,但每年化石燃料补贴金额仍高达清洁能源补贴的9倍自由贸易 | 为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莫迪政府或在新财年下调关税水平,但政策矛盾表明贸易自由改革幅度有限出口禁令 | 莫迪政府的粮食出口禁令产生反作用,小麦、大米价格快速增长已迫使印决策者考虑全面废除出口限制



中印经贸


【产业转移】为避免地缘战略对抗和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供应链,苹果拟压缩在华产能,加速在印、越部署生产基地

当前,苹果正加速布局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旨在降低地缘战略对抗、新冠疫情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干扰供应链。印度人口基数庞大、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两国有望成为苹果新的生产基地。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报告显示,富士康已向印度、越南、巴西转移近30%的产能。和硕等企业也紧随其后,纷纷在印设厂、设立装配生产线,培训当地技术工人。2022-23财年二季度,印度手机出货量上升16%,达4400万台。越南也已吸引21家苹果供应商在越建厂。但也有报告也指出,印、越等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取代中国的能力,当前所承接业务环节主要为产品末端组装和包装。报告指出,近年来苹果公司为降低对个别国家的生产设施和技术劳工的依赖,已高度模块化手机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维护流程,增加环节选择多样性。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生产已初步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工厂基本可以与中国工厂同步生产出货。
——摘编自12月19日《彭博社》

【转移风险】合规限制、官僚主义、保护主义、供应链不完整等问题叠加共振,阻碍印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一方面印度拥有庞大劳动力资源和悠久的制造业历史,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推出多项工业、出口促进政策,因此印度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然而,印度合规限制、官僚主义、保护主义、供应链不完整等问题仍难以小觑。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研究总监Ashutosh Sharma表示,印度需要平衡过多相关利益,政府合规手续的审批效率远低于中国。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印营商便利度排名为63位,尽管已远高于莫迪刚上任时的142位,但仍落后于第31位的中国。同时,印度保护主义政策正阻碍其大规模利用外资。供应链风险管理平台Everstream首席执行官Julie Gerdeman表示,联邦法规对中小企业的过度保护造成中小型工厂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工厂规模则更为庞大。此外,中国已成功建立完备产业生态,实现大规模国内采购和低成本制造,但印度仍需数年来实现这一目标。
——摘编自12月12日《南华早报》

【中国制造】中印达旺冲突后,印消费者表示“减少购买中国产品”,并透露“地缘冲突是其行为转变主要原因”
近期,中印两国在藏南达旺地区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冲突。在此背景下,Local Circles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印度消费者出现减少购买中国制造的倾向。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改变消费行为的原因是中印地缘政治冲突,而28%的受访者表示印度替代品在价格、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更胜一筹。在产品类型方面,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服装和汽车配件需求有所下降,但35%受访印度消费者仍在使用中国生产的小商品和电子产品及配件,14%的受访消费者购买照明、灯具等节庆用品。在手机应用方面,59%的受访印度消费者表示在手机上没有任何中国应用程序,但仍有29%承认安装了至少一个中国应用程序。
——摘编自12月17日《今日印度》


战略宏观


【经济放缓】虽然印制造业和服务业新订单增速加快,但商业与消费活动表现不佳,印经济增速恐趋于放缓
2022年11月,彭博社追踪的高频指标显示,印度商业和消费活动表现不佳,印经济增速恐趋于放缓,2023年印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11月的印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印服务业和制造业活动有所改善,新订单增长速度加快,而产出价格更创下三个月以来的最快增速。出口是印度八项指标中表现不佳的三项之一。印官方数据显示,11月出口几乎没有改善,同比仅增长0.6%。30个行业中只有一半实现增长。莫迪政府将这种不温不火的表现归因于海外工程和铁矿石需求疲软。但与此相对,进口额仍同比攀升5.4%。印度贸易赤字连续第八个月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使其经常账户大幅承压。印央行数据显示,即使在流动性条件收紧和借款成本提高的情况下,经济部门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仍保持健康。此外,11月商品和服务税征收增长11%,低于10月份24%。作为衡量工业和制造业部门需求的电力消费表现疲软,峰值需求仅从10月的1550亿瓦小幅上升至11月的1620亿瓦。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印度失业率最近已攀升至8%。
——摘编自12月19日《彭博社》

【能源补贴】尽管莫迪政府承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转型,但每年化石燃料补贴金额仍高达清洁能源补贴的9倍
尽管印度在全球气候大会上承诺引领世界向绿色能源转型,但莫迪政府仍在全面扩张化石燃料使用。根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数据,2021年印度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达到清洁能源补贴的9倍。例如,印政府每年向上市公司印度煤炭公司提供20亿美元补贴。专家表示,煤炭补贴正增加电厂排放的污染气体。印电力部长表示,能源安全是首要任务,为了国家发展,绝不会在电力供应问题上妥协。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即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能源选择不仅事关本国公民健康,还对全球能否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印度承诺2070年实现碳中和,这仍为煤电发电量增长留下充足空间。缺乏监管可能意味着在煤电达峰之前,印度碳排放还会显著增加。
——摘编自12月9日《纽约时报》

【抢占市场】印度财阀寻求抢占几乎全部市场机会,但印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绝对垄断的风险
印度商界正在实践一种新商业理念——不满足于抢占目标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是更加大胆,寻求抢占几乎全部市场机会。最突出的代表是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和高塔姆·阿达尼的阿达尼集团。这两大财阀在所处行业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信实集团是印电信业、零售业、石化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企业,还有望在2020年代末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巨头。阿达尼集团则是全印最大的机场运营商,且正在电力和天然气配送、水泥、港口、食用油等核心行业快速扩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财阀规模迅速扩大,但似乎还没有出现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这是因为印度经济规模稳定增长为大多数企业提供充足发展空间,保证企业在目标领域实现倍增。据估计,到2032年,印GDP或有望达到7.5万亿美元,比目前水平高出134%。
——摘编自12月16日《日经亚洲评论》


政策治理


【经济改革】未来十年内,印度或赶超德日,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莫迪政府当务之急是厘清政府、企业关系
印度媒体人TN Ninan近日围绕印度经济未来走向发表评论。他表示,印度经济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后,将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超过德国和日本,跻身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莫迪政府当前需要考虑其制度框架是否足以支撑印度达到这一高度。印政府当务之急是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高印度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当前印度市场投资规则、运营不确定性极高,这是跨国企业在比较不同投资目的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中国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印度国内市场活力和规模尚无法媲美中国。作者表示,印度未来经济面临方向性抉择:一方面,印度可以拥抱自由贸易,将自身打造为具有全球领先软实力和市场规则的高地;另一方面,印度也可以借力当前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发挥其在非关税贸易领域的壁垒优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和内生活力,借此成为热门投资目的地。
——摘编自11月26日《印度报业》

【贸易改革】为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莫迪政府或在新财年下调关税水平,但政策矛盾表明贸易自由改革幅度有限
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Mihir Sharma在彭博发表评论文章称,莫迪政府在近几年财年预算中均提高关税收入预期,这也是印1991年以来的惯常操作。然而,印财政部高级官员近日暗示,印或在新财年削减既有关税水平。这也意味着印度经济未来将逐渐加深与全球各国的贸易互动,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虽然贸易保护主义与莫迪政府出口导向型全球制造强国的目标格格不入,但其并没有因此改变“经济自力更生”的政策目标。这一“既要又要”的政策导向表明,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幅度必然有限。不少市场人士指出,印度当务之急是与更多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降低进口壁垒,同时向其他国家释放善意信号。然而,在自由贸易领域,关税壁垒可能并非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印度的非关税壁垒以及各类监管障碍反而使不少跨国企业望而却步。2022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成为印反垄断机构重点监管的目标企业之一。万事达卡以及亚马逊等美企也在印度频繁受到“数据民族主义”的困扰。因此,印度向自由贸易转向需要在降低关税之外推出更多改革措施。
——摘编自12月18日《华盛顿邮报》

【经济展望】2023年印经济将充满不确定性,莫迪政府应保持灵活,并通过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减缓外部冲击
近日,Sajjid Chinoy在印度快报上撰写评论文章,称2023年印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决策者需要更加灵活,以应对不确定性。作者表示,面对全球供应紧张、通货膨胀,以及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问题,印2023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更加协调平衡,以此最大限度减缓上述全球因素冲击印度企业和家庭。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和印央行均在12月缩小加息幅度,在维持削减通胀幅度的预期下,预留明年进一步调整政策的空间。财政政策方面,在本财年财政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印公共部门借贷总额接近国内生产总值10%。作者认为,2023年莫迪政府应采取相对紧缩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私营部门进一步复苏发展。同时,印政府需要把握好一个微妙平衡,在减少赤字的同时,也需维持或增加公共资本支出。
——摘编自12月19日《印度快报》


重点行业


【芯片制造】莫迪政府计划在古吉拉特邦Dholera围绕半导体打造产业生态体系,目标成为全印电子制造业的中心
莫迪政府计划在古吉拉特邦Dholera打造半导体产业生态体系,使之成为类似深圳的电子制造业中心。据报道,Dholera将建造一座价值20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由富士康和Vedanta共同投资,预计2023年开始建设,2025年正式投用。莫迪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加强供应链安全,2020年至2021年推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旨在吸引电子制造业、电池、汽车、太阳能板等领域投资。此外,莫迪政府还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获取各种运营许可证的流程。迄今为止,莫迪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2021年印吸引超过8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1-22财年,印出口额超过4000亿美元,较两年前增长35%。作为全球技术供应链晴雨表,苹果也在印度扩大生产iPhone 14等最新产品。印度能否在Dholera建成半导体生态系统,将是考验其产业能力的试金石。芯片工厂建设需要数年时间,且收支难以平衡。此外,还要有稳定电力供应和专业人员支持。
——摘编自12月13日《华尔街日报》

【制造发展】制造业发展滞后导致印劳动力过度集中于农业部门,莫迪政府正大力推进产业政策以优化经济结构
尽管自1991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印经济快速增长,但服务业是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制造业的GDP占比仅为15%。制造业欠发达造成印40%的劳动力仍受雇于农业部门,而其产生的GDP占比仅为18%。在中国疫情反复、拜登政府加强对华打压的背景下,印度迎来发展制造业的黄金机会。莫迪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减少监管和激励官僚加快审批流程来改善营商环境。如今,莫迪在其第二任期正进一步推行产业政策。一方面,印政府推出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希望以更大生产规模来确保全球竞争力。该计划将四年内向产业界提供约250亿美元补贴。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制定建设半导体和显示器工厂的计划,以资本补贴的形式向潜在投资者提供高达100亿美元资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制造业仅靠补贴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一整套结构性改革,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例如,众多既得利益集团将使莫迪政府在取消保护措施和非生产性补贴的方面面临极大阻力。
——摘编自11月24日《华盛顿邮报》

【出口禁令】莫迪政府的粮食出口禁令产生反作用,小麦、大米价格快速增长已迫使印决策者考虑全面废除出口限制
2022年5月以来,莫迪政府陆续对小麦、大米出口施加限制,公众将此视为供应严重短缺的信号,导致印度国内囤积和投机行为四起。这使得莫迪政府的出口禁令在控制价格方面事与愿违。小麦零售价格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9.6%上升到10月份的17.6%;而大米价格同比增速从4%上升到10.2%。此外,印度选择性出口限制不仅鼓励游说、寻租、腐败等不良行为,还扰乱运输。例如,在禁令之下,进口商不得不寻找新供应来源。更重要的是,限制出口的措施剥夺了农业价值链中生产商和投资者在海外销售盈利的机会,阻碍他们进行新投资,这使莫迪政府未来更难治理食品价格通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决策者正在考虑取消对大米和小麦的出口限制。从长远来看,通过供需预测和天气预报来帮助农民及时播种、收获,以及深化期货市场的措施,将有助于印度更有效管理粮食价格波动。另外,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谷物转向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包括乳制品和家禽,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更好地协调供需,减少价格波动。总体看,更自由的贸易比出口禁令更有利于价格稳定。
——摘编自12月9日《日经亚洲评论》

本期编辑:江文轩 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87期丨最近的中印边境东线冲突如何戳破莫迪强硬人设?

经报·79期 | 印度产业政策玩的溜,背后有台湾做老师?

▲军报·14期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 | 为制衡中国,印度未来将采取什么新外交政策路线?

▲重磅|张正阳:东西联动?印度也趁佩洛西竄台搞事情?


  更多内容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