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缩已来,鹰派们可能正在裸泳

经济机器 经济机器 2022-03-15

昨天公布的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已经转为负值了。这个并不意外,只是比预期来得更早。我们此前预估明年初会降至负值,实际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


近期经济学圈还在就通胀,还是通缩进行争论,也是尴尬。有的鼓吹,明年起要印钞逃债,大通胀要来了;有的在说,现在CPI不反映通胀全局了,应该把房价纳入进来;也有的说,干脆来了个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这也反映了国内经济学圈的困境。观点压倒一切,认赌不服输,为了观点可以改标准,比如改指标、改权重;为了解释现实,可以随便春秋笔法,创建理论,前后毫无逻辑性。大家明明学的一套教科书,咋就一人一个理论,一人一个框架?数据咋样,大家反而不关心了。这种低水平瞎讨论能有什么意义吗?

关于通货膨胀,再说几句:
1) 2018年以来,主要矛盾就是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持续加剧。表现在非食品通胀和核心通胀持续下行。什么原因?前面也讲了,内部的话,感兴趣的可以翻翻高善文先生两年前的文章;外部方面,贸易战下,外部需求下降,推动了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市场公认的是,经济并未见底,不少专家呼吁增速目标进一步下调至5%。


2)猪周期供求格局逆转的大趋势较为确定。过去两年,猪周期扰动下,大家对通缩关注度不高。但今年下半年起,猪肉对通胀的扰动由正转负了。四季度,猪肉消费有个季节性小阳春。但放长远看,除非再出现大规模的猪瘟,或者意外情况,否则过去两年高价格刺激的产能正在投放,供求格局逆转较为确定了。

保守估计,猪肉价格不涨不跌,则CPI就是在0附近,按照公认标准,已经是严重通缩了;悲观估计,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则未来两年CPI有可能会见到-1%--2%甚至更大幅度降幅,并且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负值状态。


3)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会带动CPI明年大幅反弹吗?目前看,大概率不会。尽管过去一段时间,铁矿石、动力煤、铜和铝涨幅较大,带动南华金属指数大幅上涨。但从整个商品指数大类看,南华商品综合指数涨幅并不大。最新的PPI在11月份环比仅上涨0.5%,也说明并未出现大宗商品整体性显著上涨的情形。

其次,就算大宗商品出现显著上涨,其对CPI的传导也非常有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的传导至少要经过“四重门”,即“大宗商品-采掘业PPI-生产资料PPI-生活资料PPI-CPI”。2016-2017年PPI,大宗商品曾经有一波猛烈上涨,但仅对采掘业PPI和生产资料PPI影响较为明显,其对生活资料PPI传导几乎为0。同期CPI受自身因素影响,反而出现一定下降。除非出现供给不足带来的持续性、长期性、内生性上涨,否则对CPI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海外复工复产呢?短期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中长期看是通缩效应。过去半年周期和商品复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外供应链断裂和海外采掘业停工造成的,供给扰动因素非常重要;再叠加出口意外回暖,带来的需求改善。

明年疫苗普及下,全球供应链恢复和经济回暖是大概率的事情。初期可能由于积攒的需求,会对我们有一定正向支持。但随着海外供应链的恢复,供给增加超过需求增加,会对大宗商品价格有打压作用,也会降低我们在防疫方面的相对优势。

综合来看,明年上半年,由于基数效应或者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会有一个显著的反弹,会转移人们对CPI负值的注意力。但下半年后,市场对通货紧缩压力关注可能会大幅上升。

在通缩已经实质性逼近的情况下,很多经济专家还在呼吁及早退出宽松政策,恢复正常化政策。问题是,我们宽松过吗,我们实施过“不正常”的货币政策吗?我们的基本面允许我们这么“强硬”吗?强硬和秀肌肉几乎成为经济学圈的一种“道德正确”和“聪明表现”,但不尊重经济规律的结果,必然是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

我们国内对日本“失去二十年”始终有一种情节,视我们的邻居为一面镜子。总结了大量的似是而非的教训,比如房价泡沫破灭、比如广场协议等。但对日本如何陷入通缩,怎么走出通缩几乎没有研究。日本当局当年的强硬和行动迟缓对陷入“失去二十年”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我们还存有这种蜜汁自信,或者骄傲自满情绪,或者自认为自己比西方理论聪明,净鼓励决策者们做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冒险举动,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更可怕的是,到时候调整可能也已经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