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 | 全球千强科学家占五魁 顶级师资汇聚数据科学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以师资力量见长。学院教授均拥有世界一流院校的博士学位,许多教授曾任一流名校的终身教授、多次获得国际学术奖项;其中不乏教授担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很多教授们是数据科学众多前沿领域享誉国际的学术引领者,如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那么数据科学学院的师资到底有多雄厚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科学学院6人上榜Guide2Research榜单

在全球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领先门户网站Guide2Research公布的全球前1000位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顶级科学家排名中,数据科学学院有五位教授被列入榜单,其中张大鹏教授更是跻身全球百强。在上榜的46位中国(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科学家中,来自数据科学学院的教授独占超10%。数据科学学院上榜的五位教授分别是张大鹏教授、丁宏强教授、罗智泉教授、李世鹏教授(客座)、查宏远教授,具体的排名分布情况如下:

*完整榜单点击 https://www.guide2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Guide2Research-TopScientists-May_2020-1.pdf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科学学院黄铠教授也在Guide2Research公布的另一份榜单——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科学家排名中榜上有名,位列1634位,进入所有上榜的中国科学家前百强。具体的排名情况如下:

*完整榜单点击 https://guide2research.com/u/kai-hwang


Guide2Research上榜情况

Guide2Research网站作为全球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领先门户网站,通过多维度真实数据分析评估出极具学术影响力的顶尖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的科学家们,其中不乏机器学习大牛、深度学习大神与图灵奖得主。其中,亚洲共95名科学家上榜,大多来自国内顶尖大学,如清华与北大均有1至3位科学家上榜。令人惊喜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含香港和深圳)共8位教授上榜,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占据5位,全部来自数据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同时也涵盖了亚洲地区5%的上榜科学家。


Guide2Research通过DBLP与Google scholar的数据,统计研究成果被引用总次数,对科学家们进行h-index的分数评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h代表高引用次数,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至少h次。作为一种学术水平评估新方法,h-index能很好的量化一位学者的科研质量与研究贡献。据Guide2Research榜单显示,前1000名科学家的平均h-index是85。数据科学学院的五位教授平均h-index高于平均线。其中,张大鹏教授位列世界排名前83,h-index更是高达113,研究成果被引用数突破6万次。


顶级师资汇聚数据科学学院

从全球千强科学家榜单看出,亚洲上榜科学家数量在显著增长,其中48%的上榜科学家来自中国。中国在国际舞台逐渐凸显科技实力,中国高校也在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众多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从海外名校回归国内,汇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成为学院师资队伍的一员也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虽年轻但学术实力有独占鳌头之势,我们为拥有这么强大的师资阵容感到自豪,也对未来培养更多科学家人才、为国际科学研究发展贡献力量充满着信心。


上榜教授介绍

张大鹏


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



 向上滑动阅览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和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创始人和主编,荣获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 连续7年(2014-2020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教育背景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滑铁卢大学)

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士(北京大学)

 

研究领域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

 

个人简介

张大鹏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同时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张大鹏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他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HIT)计算机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后从师于清华大学著名导师常桐院士。1994年,又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自2005年以来, 他一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

他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以及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的创始人和主编。3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 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授予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等。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4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多项美国/日本/中国专利。自2014至2018年,已连续五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5月,又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排序中,以H-Index 103进入前85以内。

2020年,加拿大皇家科学院(RSC,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宣布张大鹏教授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教授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 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会士。


丁宏强


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



 向上滑动阅览


      原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终身教授,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家,全世界计算机领域Top 300高被引学者,IJDMB副主编,NASA团体成就奖,ICDM/ICMLA/ECML/ISUG最佳论文奖,曾发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封面文章


教育背景

博士(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哥伦比亚大学)

学士(安徽大学)

 

研究领域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网络链接分析,高性能计算

 

个人简介

丁宏强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此前,丁教授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任职。丁教授曾入选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项目并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理论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双博士学位。

丁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网络链接分析和高性能计算。他与多位合作伙伴致力于研究多类蛋白质折叠预测,这是目前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的标准基准。丁教授团队发现主成分分析(PCA)为K-means聚类算法提供了解决方案。他们还证明了非负矩阵分解等价于K-means均值(谱聚类)。丁教授和同事将主成分分析法推广到二维奇异值分解,用于一组二维矩阵的降维。他们为集成分布式内存架构上的多组件可执行程序研发出MPH技术(软件),并被许多用于预测长期气候的先进大型模型所采用。丁教授还开发了可证明最优的原位多维数组索引重组的空位跟踪算法。

丁教授曾任职于多所院校机构,包括加州理工学院超立方体研究中心,为材料科学和计算生物学开发并行算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气候数据同化、稀疏矩阵线性解算和并行图形划分的算法;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发高性能计算、用于气候模型的算法、应用基准测试,同时教授HPF和MPI等课程,并不断探索新领域,探索矩阵在聚类算法、指令、等级、嵌入方面的妙用,以及二分图对系统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序列、结构域、复合体、功能模块和路径的作用。

此外,丁教授在气候数据同化并行算法和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超新星探测领域获得了四项最佳论文奖,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获一项团体成就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获两项杰出成就奖。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小组成员,以及爱尔兰、以色列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研究计划评审。他还在Bioinformatics期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主要会议的项目委员会任职。他多次联合组织了以使用矩阵和张量进行数据挖掘为主题的年度研讨会。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PDF)、《自然》(PDF)、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报告中。


罗智泉


副校长(学术)


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向上滑动阅览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教育背景

博士(麻省理工学院)

学士(北京大学)

 

研究领域

大数据分析的最优化方法,信号处理中的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数据通信

 

个人简介

罗智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他经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选拔(又称陈省身项目),获赴美攻读博士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2003年至2014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ADC讲席教授。自2014年5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自2016年3月起,罗智泉教授担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自 2018年 6月起,罗智泉教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2020年9月,罗智泉教授与华为组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

罗智泉教授曾荣获2010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颁发的Farkas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2018年,他获得 Paul Y. Tseng 连续优化纪念奖(Paul Y. Tseng Memorial Lectureship in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他在优化、信号处理及通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2004年、2009年、2011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以及2011年欧洲信号处理学会的最佳论文奖。罗教授同时是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会士。2014年他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他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

罗智泉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他是2003年国际数学规划会议大会以及2011年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特邀报告人、2006年IEEE SAM Workshop的杰出演讲者、2013年IEEE SPAWC会议以及2014年IEEE通信理论国际研讨会的大会特邀报告人。他曾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SPCOM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期刊主编以及《运筹学数学》(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 Programming)等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除了教学科研,罗教授还长期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咨询。


李世鹏


数据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



 向上滑动阅览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与科大讯飞副总裁兼研究院联席院长


教育背景

博士(里海大学)

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领域

图像/视频信号处理、分析、编码、传输和通信;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搜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个人简介

李世鹏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同时也是IEEE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教授于1988和1991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国攻读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后转入美国宾州Lehigh大学并于1996年获其电机系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萨诺夫公司任研究员任职至1999年。之后他作为创始成员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曾担任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及多媒体计算组主任研究员。2018年加入科大讯飞,曾任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联席院长至2020。

李教授专注于以下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研发:图像/视频信号处理、分析、编码、传输和通信;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搜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和系统;多媒体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和用户交互;基于场景的用户意图和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在物联网和云-边-端计算中的扩展;无线和移动系统;设备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大数据和社交计算;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开放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机器人及应用等。

李教授在技术和学术上都有非凡成就:在技术方面,他有十多项关键技术在微软等公司的主流产品中被广泛使用;贡献了20篇《微软公司战略(比尔•盖茨)思想周》技术白皮书;拥有202项被批准的美国专利。在学术方面,他发表了66篇国际期刊论文;230篇国际会议论文;1本技术专著和8个技术专著的重要章节;编辑了5本国际学术会刊;提交了3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8项核心技术被采纳;获得6项最佳论文奖和两项最佳论文入围;截至到2021年2月,根据Google Scholar,他的著作被引用了23,000多次(H指数:80);2020年被Guide2Research列为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之一,中国大陆排名第18。李教授在多媒体、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极具影响力,曾任IEEE核心学刊的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培养出4位MIT TR35创新奖获得者。


查宏远


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向上滑动阅览


      原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原宾州州立大学教授,NIPS杰出论文奖,Leslie Fox数值分析奖,SIGIR最佳学生论文奖指导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斯坦福大学)

学士(复旦大学)

 

研究领域

机器学习及应用

 

个人简介

查宏远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查宏远教授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并于1993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科学计算专业博士学位。查教授于2006年至2020年任职于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1992年至2006年任职于宾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他也曾于1999年至2001年任职于 Inktomi 公司。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及应用。

查教授在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主流科技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300多篇论文,据谷歌学术统计,截止2021年04月,谷歌H-index 79,总引用率超25,100次。曾荣获多项重要学术奖项,如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IMA)授予的“莱斯利福克斯奖(Leslie Fox Prize)”二等奖(1991年),第34界ACM SIGIR国际信息检索会议(SIGIR 2011)最佳学生论文奖(指导教授)(2011年),第26届NeurIPS“最佳论文奖” (2013年)。


黄铠


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



 向上滑动阅览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的首席专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建国70年70人科技创新成就奖


教育背景

博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硕士 (美国夏威夷大学)

学士 (台湾大学)

 

研究领域

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网络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

 

个人简介

黄铠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他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黄教授先后任教于普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 45 年,获终身教授职位。他还曾任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校杰出讲座教授多年。目前,他也兼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智能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他领导的团队研究项目主要是开发智能医疗云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多体智能应用。

黄教授是世界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的先驱学者之一。多年来,黄教授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方面出版了十本英文专著,其中六本曾被翻译为四国文字,在全球被广泛采用。他发表了280 篇论文。目前Google 学者引用率超过20500 次,h‐index 为62。他1983 年出版国际上第一本经典著作《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并多次回国讲学,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发热潮,促进了国内银河、曙光、天河超算系统的建立。

黄教授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2 IEEE 世界云计算大会终身成就奖,2019 年获得建国70 周年70 人科技创新成就奖,2020 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他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培养了几千名专业人才,包括6位院士、10 位IEEE/CCF 会士、30 多位计算机高科技领军骨干。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向黄教授颁授首届2005 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是CCF 为海外学者颁发的最高奖项。

文案|SDS Public Relations

文案|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 逸夫书院 吴沛娥

排版|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 学勤书院 刘岚溪

配图|2020级数据科学学院 学勤书院 冯碧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