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外需有所回暖,出口降幅收窄——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团队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4-29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作者:高瑞东 赵格格 顾皓阳 


核心观点


事件:

2023年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

【1】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6.8%,预期下降8.3%,前值下降9.9%。

【2】进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10.2%,预期下降3.3%,前值下降7.5%。

【3】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预期638.8亿美元,前值780.1亿美元。

核心观点:

2023年1-2月出口降幅小于市场预期,主因在于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普遍回温,在短期内有效支撑了我国出口。分区域来看,我国对欧盟出口降幅出现边际改善,对东南亚出口增速小幅上升;分产品来看,汽车、成品油等产品出口仍有韧性,而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等产品出口增速则延续了下行趋势。2023年1-2月进口降幅则高于市场预期,机电产品、大宗商品是主要拖累。

向前看,全球总需求回落速度或将慢于预期,出口新订单回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短期支撑。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回落将继续成为中国份额的压制,而供给端约束已有明显好转。总体来看,2023年出口有望偏向相对乐观情形,或将实现小个位数增长,在低基数和内需恢复的拉动下,进口下滑压力仍将小于出口。

出口:全球经济回温,推动降幅收窄

2023年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6.8%,降幅小于wind一致预期的8.3%,较2022年12月当月增速-9.9%也明显收窄。虽然2022年同期的高基数,对出口增速形成一定压制,但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普遍回温,我国生产快速恢复,欧元区和东南亚PMI出现上行,对我国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

分区域来看,2023年1-2月,我国对美出口受到美国耐用消费品需求回落影响,仍处于大幅下降区间;欧洲能源紧张局势缓解,生产快速恢复,推动我国对欧盟出口降幅收窄;我国对东南亚出口增速小幅上升,也与2023年以来东南亚制造业的普遍恢复相吻合。分产品来看,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等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增速下行压力仍在。

进口:机电产品和大宗商品是主要拖累

2023年1-2月进口同比下降10.2%,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高基数效应仍然存在,2022年1-2月也是年内进口增速的高点,对应三年累计复合增速为11.6%。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整体金额有所拖累。三是,实际开工节奏可能受到春节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体现在1月PMI进口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

分项来看,医药、纸浆、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快,1-2月进口同比都有10%以上增长。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1-2月进口累计同比均出现回落,主要反映了价格因素的影响。汽车、集成电路等制成品进口则继续表现低迷,1-2月进口累计同比下降幅度都在20%左右,反映了高基数效应和短期生产受阻的共同影响。向前看,我国生产和内需的稳步恢复,将对进口形成有力支撑,叠加基数压力的减轻,进口降幅有望快速收窄。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速加息,加速全球衰退风险。


一、出口高于预期,进口低于预期

事件:
2023年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

【1】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6.8%,预期下降8.3%,前值下降9.9%。

【2】进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10.2%,预期下降3.3%,前值下降7.5%。

【3】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预期638.8亿美元,前值780.1亿美元。

核心观点:
2023年1-2月出口降幅小于市场预期,主因在于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普遍回温,在短期内有效支撑了我国出口。分区域来看,我国对欧盟出口降幅出现边际改善,对东南亚出口增速小幅上升;分产品来看,汽车、成品油等产品出口仍有韧性,而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等产品出口增速则延续了下行趋势。2023年1-2月进口降幅则高于市场预期,机电产品、大宗商品是主要拖累。
向前看,全球总需求回落速度或将慢于预期,出口新订单回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短期支撑。耐用消费品增出口速回落将继续成为中国份额的压制,而供给端约束已有明显好转。总体来看,2023年出口有望偏向相对乐观情形,或将实现小个位数增长,在低基数和内需恢复的拉动下,进口下滑压力仍将小于出口。

二、进口:全球经济回温,推动降幅收窄

2023年1-2月出口降幅小于市场预期。2023年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6.8%,降幅小于wind一致预期的8.3%,较2022年12月当月增速-9.9%也明显收窄。虽然2022年同期的高基数,对出口增速形成了一定压制(2022年1-2月的三年累计复合增速为15.4%,为2022年年内最高值),但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普遍回温,我国生产快速恢复,欧元区和东南亚PMI出现上行,对我国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

分区域来看,2023年1-2月我国对美出口增速继续大幅回落,对欧盟出口降幅收窄,对东南亚出口增速小幅上升。2023年1-2月,我国对美出口下降21.8%(前值下降19.5%),继续受到美国耐用消费品需求回落的压制。2023年1-2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12.3%(前值下降17.5%),降幅较前值收窄5.3个百分点,指向能源紧张局势明显缓解后,欧洲工业生产开始恢复。2023年1-2月,我国对东南亚出口上升8.3%(前值上升7.5%),涨幅略有上升,也与2023年以来,东南亚制造业PMI普遍回升的趋势相一致。

分项来看,汽车、成品油、肥料出口仍有韧性,耐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表现普遍低迷,是出口增速的主要拖累。重点产品中,汽车、成品油出口表现依然亮眼,2023年1-2月出口累计同比分别增长65%(前值91%)和110%(前值194%),依然保持了较高增速,但二者对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

出口的主力品类中,2023年1-2月,纺织服装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2%(前值下降3%),家具玩具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6%(前值下降14%),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及家电)出口累计同比下降4%(前值下降27%,降幅明显收窄),机电产品出口累计同比下降25%(前值下降26%),整体来看均处于下滑趋势之中,表明全球耐用品消费回落的压力仍在。


三、进口:机电产品、大宗商品是主要拖累

受到基数效应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进口降幅超出预期。2023年1-2月进口同比下降10.2%(前值下降7.5%),降幅大于wind一致预期的下降3.3%,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高基数效应仍然存在,2022年1-2月是年内进口增速的高点,对应三年累计复合增速为11.6%。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整体金额有所拖累。三是,实际开工节奏可能受到春节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体现在1月PMI进口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

分项来看,医药、纸浆、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快,1-2月进口同比都有10%以上增长。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1-2月进口累计同比均出现回落,主要反映了价格因素的影响。汽车、集成电路等制成品进口则继续表现低迷,1-2月进口累计同比下降幅度都在20%左右,反映了高基数效应和短期生产受阻的共同影响。向前看,我国生产和内需的稳步恢复,将对进口形成有力支撑,叠加基数压力的减轻,进口降幅有望快速收窄。


四、 2023全年出口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

2023年出口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全球总需求和中国份额来看,全球总需求方面,20231-2月的出口数据和2023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数据,指向全球需求回落速度可能慢于预期。向前看,20232PMI新订单指数已回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外需韧性仍将继续支撑我国出口。中国份额方面,20231-2月对美出口和部分耐用消费品出口延续负增长,则印证了在2023年全球消费结构,以消费品和非耐用品占优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份额难以出现较大规模的上行,但在穿越疫情后,供给因素已不再成为中国出口份额的重要约束。

体来看,目前状况属于我们预测结果中的中性偏乐观情形。如果全球需求韧性能够延续,且中国份额还能维持在2022年水平,则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望实现小个位数的增长;但如果全球消费出现超预期回落,即使我国份额优势保持不变,出口也有出现负增长的可能。(详情请参考我们在2022年1220日外发的报告《再平衡:东升西渐、逆风复苏、价值重估——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五、风险提示

美联储加速加息,加速全球衰退风险。



End

相关阅读

高瑞东 杨康: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六大看点


高瑞东:共促发展合力,经济蓄势待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习


高瑞东 刘星辰:油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