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痛苦」的真实本性是完全清净的

噶举法幢
2024-09-20


摘自:竹清嘉措仁波切著《智慧之日》

整理:【噶举法幢】编辑组



让我们检视「瞋恨」看看。我们会发现,在愤怒生起以前,并没有一个愤怒的人,愤怒的人是不可能出现在愤怒之前的。比方说,当一个人正在禅修慈心的时候,这时候并没有愤怒的人,不过,稍后愤怒生起了,就有一个愤怒的人了。因此,愤怒的人不可能在愤怒之前就存在,愤怒也不可能在愤怒的人之前存在,而两者也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它们并不真实存在。


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来分析痛苦。我们要检视痛苦和痛苦的人,看看是哪一个先出现?接着我们就会明白,不管我们怎样去假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因此痛苦和痛苦的人都不是真的。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来看看病痛和生病的人,哪一个先出现?是生病的人,还是病痛本身呢?如果病人在病痛之前就已经存在,那么所有健康的人都算是病人了。事实上,有「病人」才会有「病」,反之亦然;因此「病人」与「病」两者都没有实质的存在。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伟大的成就者戈仓巴在他的金刚道歌《八无拒》(The Eight Cases of Basic Goodness not to be Shunned)中唱道:不需要去排斥病痛,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去排斥烦恼,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去排斥痛苦,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之所以真实不虚的原因。


同样的分析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对于「未来的困难」的预想,以及这样的「预想」为我们带来的麻烦上。当我们预想未来会遭遇困难时,应该检视看看是哪一个先出现?是即将经历这些麻烦的人呢?还是未来的麻烦本身?如果「未来的痛苦」的成因并不存在,那么未来的痛苦就不会存在,如果未来的痛苦本身并不存在,那么未来将受苦的人也不可能是存在的。因此,「未来的痛苦」的真实本性是完全清净的,而了悟到这一点的体验则是开放、宽广、松坦的。


以这样的方法,从贪欲开始,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分析什么,它的本质都是完全清净的,接着我们可以检视更多的事物,进而了悟到它们的真正本性也都是全然清净的,这么一来,就能让我们体验到越来越多的开放、宽广与松坦。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噶举法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