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 | 禅修身要教授:让心如箭一样专一,直射而不散乱

噶举法幢
2024-09-20


时间:2009年1月2日

摘自:《第三届宗门实修》课程



禅修,藏文的意思是「习惯」,也就是你要让自己去习惯、去练习、去完全转化我们烦恼的习性跟习惯。就好像我们不熟悉的事情,透过练习跟习惯,将它变成熟悉,或者是有些不慈悲的想法,透过一再调整,让它变成慈悲,这种「让心习惯的方式」,就叫「禅修」。


譬如说,我们学读书,从一个字母、一个单字开始,然后到一个句子,然后扩大到整篇文章,慢慢整本书你都可以念了,由少而多,逐渐累积,终于习惯成自然,这就是「禅修」的原理。


■ 透过禅修,让僵硬的心变柔软自在


接着,我们要谈「禅修的标准」,禅修要达到什么标准呢?就是经由一再练习,让心柔软自在。


还没练习禅修的人,心是不听话的,就像还没学画的人,笔是不听话的。想画任何一笔,都会发觉一画就歪了。你想画一个圈圈,但怎么画,它就不是一个圈;你想画右,但它就跑到左边;想要左边一拉,就会到右边。但是如果不断练习画,你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熟悉,就会真正得到一种自在,这时候你一笔要到右边,就是右边,很漂亮的;到左边,就是左边,很自在的!


同样的,所谓的「禅修」,是一种练习,让我们的心得到一种自在和自主性;透过禅修,我们以前那很刚硬、很顽强、硬梆梆的心,变柔软了,当它柔软下来,就有了弹性,是很灵活的,哪里都可以去了。所以,当你的那一念心变得灵活而柔软,这就是到位的禅修!


■ 专注,让心所有的力量,用在自己心上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如何练习禅修呢?对一个初学者来说,首先你要有一个专注、专一的心,禅修的力量,才能够展现出来。


禅修的力量,就是要让心所有的力量,能够自在地用在一个目标、对象上。而那个「对象」,不在别的地方,就是自己那个心!很散乱的那个心,把它收进来,让所有的心力放在一个目标上。


禅修身要:让心如箭,直而不散乱


所以,我们初学禅修的时候,要练习让我们的心能够专一。身体有些要点要注意,为了让我们的心能够像箭一样专一,不失焦点、不散乱,像箭一样直直的射出去,要能这样,身体要点是很重要的,掌握身体的要点,能够帮助我们的心,能够像箭一样的直直地射出去,而不散乱。


关于身体的要点,传统上有很多规定,譬如「七支坐法」,简约来讲也有五个要点。器具上也有一些规定,举例来说,像是要坐在一个禅修垫上,在经典当中,它连高度宽度等等都有规定,但是现在很方便了,到处都可以买得到,各位可以看到很多广告在卖禅修垫,这真的很不错,大家可以去买,总比你花很多钱去买轿车、买摩托车好!


1、全身放松:身体要放轻松。禅修的时候,身体放轻松了,心也很容易放轻松。


2、身体坐直:再来就是身体要坐直、不可以歪,身体坐直的时候,会帮助心更加的定、更加的直。


3、两眼微张:眼睛稍微往下看,轻松看着鼻尖的前方虚空,不要太用力,硬往自己鼻尖看,这样看久了会发觉可能就要开始翻白眼了!或者说看得太用力,看到眼珠子好像要掉下来,不用这样,不要太用力,而是轻松地往下看,看着自己鼻尖前方的虚空。


4、金刚跏趺坐:传统上,我们叫做「双盘」。这对很多人都蛮困难的,尤其是对许多外国人跟现代人来说,「双盘」是很困难的。但我小时候在家乡,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西藏密乘、金刚乘非常流行,所以任何有关金刚的东西藏人都非常喜欢,譬如: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拳或者是金刚跏趺坐,小孩子小时候就喜欢比赛金刚跏趺坐,看谁能够盘最久,所以说藏人比较容易金刚跏趺坐。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有时候真的很难,我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外国人要「双盘」很吃力,一只脚好不容易先推上来,再用力把另一只脚拉上来,实在很辛苦!


就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上师,他有一只老鼠,那只老鼠也要禅修,但是不知道怎么双盘,所以呢,就拿着一根绳子还是线,就把那只老鼠的脚绑起来「双盘」了!就好像那个画面是一样的,所以呢,各位禅修的时候,不ㄧ定硬要那样金刚跏趺坐,事实上,我们单盘也是可以的,就是ㄧ般我们看到的菩萨坐姿,ㄧ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单盘就可以。


5、手持定印:再来一个禅修的要点,就是我们的手是要持定印(双手右上左下交扣,拇指轻碰)这样子放着。


■ 让心专注在一个清净的所缘境,利益更大


以上是身体坐直、让心能够安定的禅修身要。接下来,就是禅修,让心专一的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透过专注在一朵花,或者是一个声音,来练习心的专一跟禅定;不过经典提到,我们可以专一在一些清净的所缘境上,像是佛像等等,专注在这上面,利益更大。


但是这里有一个要点,我们常常说专一在一个所缘境上面,并不只是用眼睛的看,而是我们的心也在看。或者说,是我们的心系在、忆念在一个东西上面,而不只是眼睛在看而已。


有人以为,心和所缘是两个,所缘在那边,自己的心在这边,然后自己看着那个所缘,就是专注,不是这样子的。要让心融入那个所缘,心和所缘合一,这样才容易自然专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让心专注、让心系在所缘上,那并不一定是一个外在的物体,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这一念心。


■ 观想佛陀成道相,让心安住在上面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个「清净的所缘境」让心专注,做一段禅修。那这个「清净所缘」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这里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要观想,佛陀成道的时候,当时他坐在这个菩提树下的形象,就像经典所形容的。


我们忆念,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那时候佛陀成道时的相貌。经典形容他身是金色,这里金色不是像上了漆的那种硬硬的颜色,不是这样,而是像充满了光明的一尊佛陀,而且他的面容非常慈祥,他的眼睛非常慈悲地眷顾着我们、眷顾着众生。观想出这样子的相,它可以是一种剎那、剎那清晰,就是说你剎那、剎那想出这个相貌它大致的样子,心呢就放在佛陀的身上、相貌上,心不要散乱到其他地方,你也可以是整个佛相观清楚,或者也可以从佛陀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某一个相貌开始想,然后把它想清楚,都可以的,总之,专注在这上面,尽力地专一在上面。


刚开始我们并不是很熟悉禅修的时候,没有办法马上做到「止的禅修」,没有办法完全做到不散乱。一般来说,「止的禅修」意思是没有散乱,因此,禅修止的时候,要点是:「短时间、多次数」,也就是练习「止的禅修」的时候,每一次时间要短,专一、不散乱、然后多次数的,这样子不断地练习。


刚开始,也不要太刻意想说:「我不要散乱!」我们只要只要告诉自己:「我要专注于这个所缘境上,我要将这个所缘境观想得清楚」,之后可能散乱了,这时要知道自己散乱了,觉知它,然后马上用正念、正知,将我们心再拉回来,这样也是可以的。所以不需要因为散乱而难过,只要提醒自己随时的拉回来就行。


接下来,我们要这样子做「止的禅修」。我们现在要想的所缘是「端坐在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他的身体是金色的,放着光明,非常慈祥的一个面容。」我们心中这样子去想,可能会发觉我们这个相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是很稳定,没有关系,但是要不断地、不断地再现出这个相,多几次的清晰地显现出来,这可以帮助我们的心定下来。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做「止的禅修」,观想「佛陀金色成道相」,让心安定地专注在上面。身要方面,身体要先坐直,眼神要轻松地看着鼻尖的虚空,手做禅定印。然后呢,我们心中,要想着佛陀金色的身相,让心安住在那上面,让自己的心自然融入到佛陀慈悲的相上,要微笑,眼睛慈悲地看着众生,看到自己的心好像融入到里面。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噶举法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