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VH China IT Director张丽敏: 用数据改变MD

高融 BOSS来了专访 2019-09-02


服大有可为,就看《BOSS来了》!

本期嘉宾是

PVH China IT Director

张丽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076rbiod&width=500&height=375&auto=0友情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PVH China IT Director张丽敏

本期《BOSS来了》邀请到PVH China IT Director 张丽敏先生。

张丽敏(Julien张),现任PVH China IT Director,主要负责CK、Tommy 两个品牌 application(软件应用)事务。过去曾任职于 Esprit、麦考林。


以下为访谈文字版内容

供不便观看视频的小伙伴阅读


Esprit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与挑战


Esprit做信息化建设比较早,从1999年10月左右,就已经开始决定做一套针对经销商的ERP系统。当时,Esprit有一套由香港提供的系统,在直营门店运用和推广。但考察之后,觉得它在wholesale(批发)中会有很大的问题,它很多的设计理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从1999年末开始推广,到2004、2005年这个系统推广后真正取得一定成效并获得大家认可,其中的时间是最困难时期。

由于对零售行业还不是很了解,几乎什么都不懂,只是一个做门店helpdesk(系统支持)的普通IT人员,可想而知在那个时候,我们要做这样一套系统,会面临多大的难题,并且那时整个服装行业ERP软件的应用,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普遍,再加上我们的服务商在这个行业也不是特别专精,这几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系统前期推广是非常困难的

但因公司的信任,与各部门、经销商的配合,我们逐步从什么都不懂,只有一些想法,到开始了解行业零售、批发及业务运营,逐步的去和供应商磨合。同时供应商也不断去了解行业,双方共同进步,才逐渐走上比较顺利的道路。


麦考林背后的秘密



麦考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它是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主营业务推荐里同时有四个不同的业务。第一个是电子商务,占生意额的50%左右,另外还有线下门店、邮购业务电话直销业务,这四块业务构成了它全部版图。

它在美国上市成功之后,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邮购业务的突然萎缩。邮购业务在当时占到它至少20%-25%的业务份额,这块业务的突然迅猛萎缩,让麦考林在几乎没有任何响应时间的情况下,业务就非常快速下滑,这对它的打击很重。因为麦考林最早就是通过邮购业务起家,然后在电商网站方面逐步做强做大。

麦考林下滑原因可能在于,当时还没有理顺整个电商和线下实体门店的关系。因为之前整个麦考林是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公司,大家都推崇追求零库存运营,但实体门店不可能没有库存,当实体门店扩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库存压力就会比较大。

在那个时候,一个崇尚零库存的公司,突然面临一个那么大的库存压力,它势必要想办法把这些库存消化掉,要消化这些库存,又势必会面临线上和线下资源调配问题。这些真实的案例,是反映出它后期运营艰难的原因之一。

当然,麦考林整个物流体系的架设也存在问题。当时麦考林整个电商,从客人下单到收货的时间非常长,普遍在7到10天以上,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能达到20多天。

在2010年至2011年时,如果在网上下单十几天才能到货,客人很快就不会选择你,尤其是售卖那种几十块比较便宜的商品。当客户的忠诚度不是很高的商品,拥有很长的一个反馈链条,就会使客人很自然的流失一部分。其实麦考林在当时物流方面也投入了很多钱和心血,但最终效果并不是很好。


如何看待零售新模式新技术


作为一个IT人,必须对新鲜的事物、技术和趋势保持敏感度,在这个基础上须去了解、熟悉甚至去掌握它。但这并不等于在自己的业务中要去推广应用,这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零售是非常传统的,它已经做了很多年,一些特点、技巧方法都已经被掌握的非常透彻。新技术、新趋势在零售行业的应用,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与改观,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此基础上, IT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始终认为IT它是一个企业的信息通道,是所有其它部门的信息支撑和辅助。就目前来说,IT除了辅助的角色外,还存在对业务引领的角色,因为新技术在不断的推广,但引领在多大程度才能取得决定作用还很难说,只是说在小范围之内,IT有引领业务去发展的责任。

目前来说,这个责任在逐步增多,因为新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认为我们必须保持神圣的态度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不太会做第一个尝鲜的人,把自己还不是很熟悉,或者说还没有被行业验证过是OK的新技术,引入到自己的公司去做推广,这当中会有很大的风险,而且我并不认为在我们服装零售行业,比别人晚半年或一年应用新技术,就会永远追不上别人,这当中要考虑成本、风险问题。


国内外企业的IT运营风格差异


现在电子商务这些内容,最早起源于欧美,因为他们在互联网基础建设方面做的比我们早很多,支付体系完善也比较早,甚至于物流成本也可能比较低,所以他们也可能更早的去做这一块业务。但即使都是做电子商务,出发点可能也不一样。

国内更多的是去拓展业务,增加营业额,欧美更多的是把企业推向客户,跟客户更好的去介绍企业品牌,然后去完善客户的服务渠道,按全球标准进行推广。

比如,我们现在做一个官网,做法和其他的国内企业并不相同,因为我们很多地方受制于欧洲总部的要求。比如,你的主页是什么风格,整个网站的架构是怎样,它都会有一个很明确的要求,我们不可以去逾越这个规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中国网民与欧洲网民是不同的,欧洲网民从开始上网,就一直接受Amazon他们的风格,而我们是接受淘宝的风格,整个网站架构布局所有接触的讯息是完全不同的

但就国际品牌来讲,我们的品牌必须去接受它统一的风格,它更多的不是给中国很多授权,做更多符合本地网民习惯的事情来促进销售,它更多是要保证全球品牌形象的统一,出发点完全不同。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发展速度与GDP增长一样迅速,但欧洲的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国内外的节奏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国际品牌的版型落地适配性

 

Tommy是一个国外品牌,很多版型是欧版的,而欧洲人的身体结构特点与中国人会有些不同,如果肩宽合适,袖子可能就会特别长。

目前Tommy是通过给客人提供增值服务的方法,帮客人进行修改,让衣服能够符合他的身形特点。Tommy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客人认为品牌是关注他的,而客人对此也比较认可,但从长期来讲,这并不是最为经济的方法。

对于国际品牌来讲,中国地区的业务份额占比,决定了它对你的忠程度。它们设计师的视野永远只在欧洲、在美国,因为他的客人主要在那边。

你的份额少话语权就会小,它不会脱离现实考虑中国这边的想法。所以,目前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增加营业额占比,不断的去积累数据,等中国市场份额达到一个程度时,才能去影响欧洲设计师的一些理念。

其实,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做一些亚洲版型的衣服,不断的去做版型Testing(测试)。对此,IT部也做了些小动作,比方说在系统里增加修改记录,保留客人的数据,每修改一个case(案例),就为今后类似的款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但这对于经销商来讲,并不是一个硬性动作,我们没有提出要求,只是朴素的认为,如果我们业务部门需要跟欧洲那边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IT部最好能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目前我们系统已积累了四五年这样的数据,虽然地区间存在差异,也并不是每个城市的门店都在用这个统计,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MD(商品企划)人员去跟欧洲讨论,IT部是可以用数据来说话的。

比如某个division(版型)的衬衫普遍需要长多少,裤子再长多少等;一家门店它卖出去的货品中修改的占比大概是多少;这些问题应该不只是Tommy一家碰到,很多国际品牌服装都会有这方面问题。

所以,在什么时候推出适合亚太的版型,什么时候推出中国消费者能够适应的中国版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往期精彩访谈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喜马拉雅节目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