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力的百年成长史,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天热了,手指轻轻拨动开关,空调、电扇等电器开始运转,这就是我们生活日常习惯的动作。在开关的背后,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人造电力系统。中国电力行业从落后到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经历了数代人百余年的摸索和奋斗。

清朝统治的晚期,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伴随着西方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起步期(1882-1949年)

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规定,上海正式开埠。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正式开埠,租界设立。中外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广州迁移到了上海。世界各地慕名前来造访的传教士、外交官员、海员、商人、旅游者络绎不绝,由于当时租界当局仍然实施华洋分居的政策(1853年小刀会起义后才得以松动),传统的中国旅馆无法满足陡增的市场需求。

一名叫彼得·菲利克斯·礼查(Peter Felix Richards)的英国苏格兰籍进出口商人,看准商机,在靠近上海县城的洋泾浜南岸开设了第一家西式旅馆,礼查饭店(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由此诞生。1856年,外白渡桥前身“韦尔斯桥”建成,礼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苏州河口黄浦江河岸边的一块荒地,将饭店迁建,1859年改名为Astor House HotelAstor当时是豪华酒店的冠名词)。1860年,享利.史密斯从礼查手里接手这座酒店,改名Astor House。就是今天上海著名的浦江饭店。


这家饭店在史密斯接手后进行改造,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例如上海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地方、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最早使用自来水、半有声露天电影在中国第一次亮相……这里还是中国最早装电灯的地方。

18824月,英国人立德尔(R.W.Little)和狄斯(C.M.Dyce)、罗(G.E.Low)、魏特迈(W.S.Wetmore)等招股集银5万两,在大马路 31 号(今南京路江西路口老同孚洋行的院落),成立了第一家发电厂上海电气公司。公司从美国克利夫兰的布拉什电气公司购买了一台12千瓦直流发电机,在电厂围墙内竖起第一根电灯杆,并沿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立杆架线。7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供电,共有15盏弧光电灯被点亮,其中有7盏,就位于礼查饭店内部及花园。“亮灯仪式”宣告上海成为中国最早,也是全世界第三个使用电能照明的城市(英法租界之前也有过路灯,不过是安全系数更低的煤气灯)。


尽管上海电气公司是由英国人建立的,但中国几乎是与世界同步打开电气时代的。上海电气公司只比法国巴黎北火车站电厂(世界第一座发电站)晚建7年、只比英国伦敦霍尔蓬高架路电厂晚建6个月、与爱迪生在美国建立的第一座电站同年(他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在纽约市的金融区珍珠街的中央发电设备)、比俄国圣彼得堡电厂早1年,比日本桥矛场町发电所早5年。


继上海以后,北京、天津、广州、台北、旅顺等中国重要城市也相继有了电,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坐标。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发电设备安装在仪銮殿西门墙外盔头作胡同北侧饽饽房。18881214日,伴随着机房嗡嗡作响的发电声,仪銮殿的电灯照亮了北京城夜空,由此,北京城第一次出现电力照明。经李鸿章奏准,成立了专门的供电机构,即西苑电灯公所。


电力技术在很短时间内被引入中国,西方主要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等,相继在上海、香港、天津、青岛、大连、旅顺等地组建电气公司。20世纪初,是中国民族电力工业与帝国主义竞争时期,各地纷纷成立官办、商办的电灯公司或电厂。

辛亥革命前,中国共有80座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37000千瓦;抗日战争前,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增加到1365792千瓦,年发电量44.5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14位。算是中国人电力事业起家时的全部家当。

日寇侵华,中国高速发展的电力进程戛然而止。早在东北沦陷时,日本侵略者就成立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满电”),很快垄断了东北电力。日本侵略者诱骗和强掳中国劳工在东北等沦陷区搞电力建设,仅丰满水电站就有数千电力工人和10余万劳工参与修建大坝。技工均为日本人和朝鲜人,劳工全部是从中国各地强征而来的民工、战俘和犯人。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电力工业在拆迁和战乱中损失惨重。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后,在后方建了一些电厂。而在沦陷区,大量电力设备和整座电厂则不断沦落到日本军国主义之手。

关乎经济命脉的大型电力企业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等战争前线,怎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只能内迁!杭州和广州两电厂来不及撤走,被迫就地炸毁。其他如戚墅堰电厂、南京下关电厂,因受敌机轰炸,部分设备被毁。上海华商、闸北、浦东等的发电设备、输电杆线器材等,多被日军拆迁移用,损失严重。

193810月,日军逼近武汉,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电厂之一的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的员工们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克服饥饿、疲劳、交通阻塞等各种困难,肩挑背扛、跋山涉水,将发电设备搬运到大后方的重庆。部分来不及撤走的电力设备,只好就地炸毁……

当时,后方的电厂也缺少设备,从国外进口又因海上通道被封锁,内运困难重重,缓不济急。为保证生产和战时供电需要,不得不将邻近战区的发电设备拆迁至后方,尽量修复利用,重新安装发电。在常熟、九江、汉口、连云港、郑州、长沙、宜昌等地拆移设备30余套,器材总重量在5000吨以上,大后方电力设备的供给大多数都依赖这些拆迁的旧设备。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是抢救到了中国电力一点点火种。


我们的电力工业是从服务租界“洋人”及服务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大量煤炭资源开始的,当时的电力工业总体规模小、单机容量规模小、单厂规模小,从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租界、东北和江浙等城市,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没用过电。

艰苦创业期1949-1978

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中国电力事业在经过半百多载的沉沦后,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曙光。随着天安门城楼上的宣言响彻全世界,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电力工业是在“中共中央燃料工业处”的基础上起步的。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的煤炭、石油和电力工业。

当年中国处境困难,中央财政没钱,老百姓粮食不够吃,国防军事危如累卵,外面还有国民党和美帝虎视眈眈。指导员曾忧心地说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能独立自主安心地发展建设。那工业系统这块硬骨头,该从哪里入手呢?在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工业建设史后,我们最终确定以电力为突破口,在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引进苏联的技术力量建设重工业体系。

当时东北、华北地区已形成的电力系统有:

1,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站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

2,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站为中心,采用220kV154kV输电线路,连接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

3,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站为中心,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接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

4,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全国1949年发电量只有43.08亿千瓦时,远远不够用。同年初,中国才委托苏联彼得格勒水电设计院做出丰满水电站修复和扩建工程的设计(366号设计)才正式开工。也是这一年,中国陆续上马上海、哈尔滨、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开启一边收购设备发电一边加快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合中国发电条件的技术。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53年,中国总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

限制重工业发展的电荒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新困难接踵而至,即电力系统的自主化。如果苏联中断援助,中国的重工业体系随时有停摆的可能!所以,中国在1953年,又启动了发电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1955年,我国的第一台空冷6000千瓦时轮汽发电机组成功下线,这是上海汽轮机厂自行设计和制造;1955730日,电力工业部成立。

1956年,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顺利投入运行,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火电设备的历史;

1957年,新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1958211日,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第一次重组成立水利电力部。


195910月,我国第一座自行制造设备、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设的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在哈尔滨建成。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投运;

1972年,国产第一台2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辽宁朝阳电厂投运;1974年,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燃油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投运;1975年,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在河南姚孟电厂投运;

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力装机规模和发电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电力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电力装机容量从1949185万千瓦,增长到1978年的5712万千瓦,增加了30倍;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发展到1978年的2566亿千瓦时,增加了59倍。电网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用电量计划配给,电价国家统一制定,电力建设政府单一投资,电厂和电网都是政府的附属单位。这一时期,尽管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到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缺口达10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400亿千瓦时,出现了全国性缺电局面。人民生活用电得不到高质量保障,工厂生产用电是“停三开四、停二开五”。1979223日,中央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

蓬勃发展期1979-20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力工业进入了改革发展阶段,中国电力工业开启了改革之路。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办电原则,打破发电环节垄断,打破政府单一定价模式,对电力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集资办电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集资扩建、新建电厂;二是卖用电权,将这部分资金作为电力建设资金。国家还同意,在华东地区实行每度电征收二分钱作为电力建设基金,用于投资办电。从198811日开始,“二分钱办电”的范围从华东变成全国。在“二分钱”的基础上,各省市区又出台了地方办电基金。直到20001231日截止,包括地方出台征收的资金在内,全国共征收到电力建设资金750亿元。当时的三峡、二滩水电站建设都利用了这笔资金。

197810月到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就派人去欧洲和日本考察,参观了欧洲11个发电设备制造企业、5个高压开关厂、日本三菱和日立共177家工厂,大开眼界。1980年,国家决定拿出仅有的一点外汇,让第一机械部负责引进制造技术(电力部则负责引进电厂设计)。中国相继成立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成立能源、电力、能交、信托等投资公司。

1988年元月1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黄毅诚和时任铁道部长部长丁关根一起广东视察工作,先后到深圳考察了飞机场、大亚湾核电站、东莞、广州市。黄毅诚向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意见是,电力系统改革一步到位,不再保留全国性的机构,各网省局直属能源部,组织五大电力公司;煤炭分两步走,第一步把煤炭部分为东北、关内统配煤和地方公司,第二步在1990年前再把关内统配公司分为三个地区公司,成立一个煤炭企业联合会;石油工业1990年以后再组建四五个地区综合性公司,届时也成立一个石油企业联合会。核工业如何改革,到下个五年再说。

1988年,水电部被撤销,能源部成立。黄毅诚任国家能源部部长。1993年,能源部被撤销,成立电力工业部。能源部将电力联合公司改组为电力集团公司,组建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同一时期,高耗能的化工厂、有色冶炼企业也发展起来,针对供电不足的状况,中央决定允许让高耗能企业建自备电厂,自发自用。

大量的投资持续涌入电力领域,包括地方政府、民资、外资等,电源建设发展一日千里。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电力开始供过于求。1996年底,撤销电力部,组建国家电力公司。

还记得我们在集资办电提到过的二滩电站吗?1987年,二滩电站获得国家立项批复,总投资需要200多亿。中国没这么多钱,只能借钱发展。19916月,世界银行董事会通过了对二滩7.8亿美元的贷款。第一期贷款3.8亿美元;之后,又从世界金融机构融资,引进外资10.789亿美元。

直到19987月,二滩一期建设完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988月,在国家电力公司的主持协调下,二滩公司与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重新签订了《电力电量购销合同》。根据该合同,二滩电站在1998-2000年间的合同上网电量分别为9.8亿、66.3亿、93.1亿千瓦时。

事实上,二滩实际的上网电量却非常低。1998年和1999年二滩的实际上网电量仅为7.5亿千瓦时和49.84千瓦时,弃水电量分别达15.6亿千瓦时和81.16亿千瓦时。投产两年,二滩累计亏损已达12.5亿元。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既然没有市场,项目为什么要上马?一边用煤发电,一边建好的水电站把水白白放掉(这个弃电,中国在光伏、在风能发电里也有)?当时的解释是,西部地区电力负荷低,大型电站电力地方难以消纳,而各省电网互为独立,都愿意先用本省的电。

以此为导火索,就提出电力体制改革。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电力工业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同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

电监会(政府部门,现已整合至国家能源局)

两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还有一些地方电网公司)

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家电投;(2017828日,国电与神华合并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四家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下属六大区域设计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改革收获期 2003-至今

19962月,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截止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投资达到10189亿元。通过改革,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712万千瓦、1.1万亿千瓦时(1978年),增加到22亿千瓦、7.6万亿千瓦时(2020年),分别增长了3854倍和653倍。

回首百年,中国的电力工业从一片废墟中艰辛探索,经过足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劈荆斩刺攻坚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才走到了如今全世界的前列,创下一个个工业奇迹。

如今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风电并网大国、全球第一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球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全球第一的电源装机总规模、全球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等等...


今年以来,能源荒遍及全球甚至出现惊人的事件。美国一季度寒潮导致德州电价飙升超百倍,欧洲电荒英国三季度电价也一度大涨7倍,而印度全国频频大面积停电成为家常便饭...中国今年民用平均电价0.542元,近十几年来物价一直上涨的通胀环境下,可是中国的电价没有明显上涨。甚至今年国家电网还主动为企业纾困减免了926亿元的电费,以利润下滑为代价,助力国家恢复生产。


正是因为保证了电力的供应,中国才能在高速公路、高铁、药品、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煤、水泥、化肥、飞机、坦克、导弹、常规武器、船舶、汽车、铁路机车、摩托车、机床、风力发电机、家用电器、手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电脑等产品产量碾压对手!


随着中国的电力工业体系成为国际标准,中国的电力事业也走出国门,助力很多技术落后国家布局电网。国家电网已在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希腊、阿曼、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资产,并全部实现盈利。

回顾中国的电力事业百年奋斗史,从1882年在上海点亮的第一盏电灯到现在,中国电力工业已经走过近140年的风雨历程。电已然从百年前的“奢侈品”,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并指引我们前进。

往期文章:

拉美小国萨尔多瓦有多魔幻?总统亲自带头,进行“法定货币”实验

土耳其宣布发现,可满足全球1000年需求的稀土矿,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美国,只做财富的搬运工

当年解放海南战役有多险?晚打两个月,形势可能变天

来时猖狂涌入,败时仓皇撤退,日本“满蒙开拓团”的历史往事

“刀下救平遥”,同济师生前赴后继保护世界遗产,延续古城的血脉

中国核电崛起之谜,从望尘莫及到悄悄领先

百年波音,是怎样称霸蓝天,又是怎样跌下神坛的?

致命的诱惑,北美印第安人为毛皮贸易付出的惨痛代价

历史缝隙里前行的广州十三行

没有信用的货币,一文不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